中国传统手工业,中国传统手工业包括

gkctvgttk 2024-05-10 227
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
文章目录 [+]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国传统手工业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中国古代三种手工业的性质和地位?
  2. 手工业包括哪些?
  3.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及辉煌原因?

中国古代三种手工业的性质和地位?

第一,历史悠久,并且不断发展进步。

第二,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,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

中国传统手工业,中国传统手工业包括
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第三,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,且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。

第四,手工业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受商品经济活跃程度的影响

手工业包括哪些?

古代手工业包罗广义

中国传统手工业,中国传统手工业包括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一.冶金业:

1.冶铜业: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,是我国的青铜时代,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。

2.冶铁业: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。

中国传统手工业,中国传统手工业包括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3.燃料:汉代以前人们用炭作为燃料,从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,北宋普及,南宋末年转变为使用焦炭,明朝时开始流行。

二.纺织业:

丝织业:上古时代人们学会了养蚕缫丝的技术,从西周开始,丝织业突飞猛进,汉代时成为丝国,直到唐代出现缂丝技术。例如:高桥手绣高桥手绣造型古朴浑厚,简洁大方,同时用大红、大绿、大紫等强烈对比,艳而不俗。高桥手绣,最早源于沭水南岭,距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。它既不同苏州刺绣,也不同于江南缂丝,而是把刺绣的平面装饰性与雕塑的三维立体感结合起来,其造型古朴浑厚,简洁大方,略显夸张;同时用大红、大绿、大紫等强烈对比,艳而不俗,造型生动活泼,喜庆色彩浓厚。手绣在高桥极为普遍,下至***,上至老妪,都能拿出绣花针飞针走线一番。

2.棉纺织业:宋末元初棉花的种植向内地推广,元朝的黄道婆开始推广 ”捍弹纺织”,她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取代了手摇一锭纺车,先进得技术使元明时期的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。明代后期,棉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料来源。

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进行工业生产和生活用品生产的活动。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十分兴盛。

第一产业,农业,包括农、林、牧、渔等。

第二产业,工业,包括重工业、轻工业,当然也包括手工业了。

第三产业,服务业,包括衣、食、住、行。

观点一:属于第一产业,即农业。

理由:手工业仍属手工劳动,是农业文明的产物。

观点二:属于第二产业即,工业。

理由:首先,看字面:手工业是工业的一个分支,属第二产业。

它大致包括织造、陶瓷、铸钱、***、造船及宫内御用手工业。

清代官府手工业经营较之于前代的一个显著变化,是它较多地以市场交换为手段控制民营手工业,利用其为官府加工生产,使科派与加工关系交织在一起。

如织造局实行的"领机给帖"、陶瓷业中的“官搭民烧”、铜矿业中***用的“放本收铜”等等即是。

手工业是指使用简单工具,依靠手工劳动,从事小规模生产的工业。它最初与农业融为一体,属于农民副业性质的家庭手工业。

农民把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作为原料进行加工,或者制造某些劳动工具和日用器皿。其产品除满足自己的需要外,多余的予以出卖。

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,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,形成了独立的个体手工业。

个体手工业的特点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,使用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,一般不雇用工人或只雇用做***性工作的助手和学徒,并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生活的主要来源。

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及辉煌原因?

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之一,手工业生产的进步,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。

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看主要由如下的特点:

第一,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,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。

第二,官营手工艺、私营手工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三者相互结合,但长期以来官营手工业居支配地位。

第三,唐宋至明朝时期,私营手工业有较大的发展,其规模扩大,技术先进,逐渐处于主导地位,并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传统手工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国传统手工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psgkw.com/post/5966.html

相关文章

传统景德镇手工碗,景德镇手工瓷碗价格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传统景德镇手工碗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传统景德镇手工碗的解答,让...

传统手工 2025-07-04 阅读3 评论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