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民族手工银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民族手工银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自制银饰的步骤?
1、融银:利用高温融银,将银原料烧至赤红。
2、锻打:银料经过高温融银后变软,此时更容易锻打成型,更重要的也是为了避免银料经过锻打形变造成内部的裂隙,导致银料开裂。经过反复的融银、上百次的锻打成型,打造出适合的长度和厚度,将分离之后的银条锻打成需要的手镯毛坯。
3、成型打磨:手镯毛坯锻打成型后,利用锉刀、砂纸等工具,对毛坯的边角、轮廓进行打磨,确保手镯毛坯基本形状的完整。
4、錾刻:手镯银片初步完成,固定在专门的工具案板上。
5、年轻的工匠会用记号笔在银坯上画出图案,按照纹路在银坯表面进行錾刻。而熟练的老匠师已经把图案印在脑海中,不需要描线,直接胸有成竹的在银片上錾刻出精彩的云纹、犄纹、龙凤、卷草、花鸟鱼虫等纹饰,并且条纹分明。
6、一个成熟的匠人拥有上百种不同的錾钉,每一个錾钉都是匠人自己制作打造的,根据自己的力度、喜好、感觉,打造出自己所需的錾钉。
7、在錾刻的过程中把握好力度很关键,这样才能将图案更好的呈现出来。錾刻工艺一般分为线雕和浮雕。錾刻结束,整个工序才完成了一半。
8、成品打磨:成品打磨是很重要的一步,由于银是很软的材质,因此在錾刻的过程中,整个毛坯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。
9、利用锉刀、砂纸把边角、轮廓打磨平整。工匠还会用到吊磨机、擦银棒把银条表面打磨光滑。让整个手镯光亮而均匀、细腻、无死角,佩戴不伤手。
10、成型:利用工具将錾刻好的银条成环,纯手工银镯已初步完成。
制造银器的主要工具有羊角锤、戒指铁、锉刀、小锤、不锈钢小锅、拔丝板、锯、葫芦夹、焊板、坩埚、镊子、焊枪、吊磨机、枕木、工作台案等。
步骤如下:
1、首先我们拿到的银饰是一个块状的形状,因此先要将银块融软后在打造成之前准备好的形状模具状态。一般形状都是有模具固定好的,只要将融化的银液体倒入磨具中,然后再用水冷却以后就会初步成型了。
2、银饰初步成型后,我们可以将银饰用燃火加热在进行精细的打磨,让后在打磨过程中可以套入围度模具中,这时候就可以确定尺寸了。
3、精加工,这是整个工艺中最关键的步骤。其实这道工序也叫“雕花”。工艺越好,雕出的工艺也越是精细,也越是美观。
4、当成品精细的打造之后就是洗银了,可以将银饰反复的捶打与烧烤,银饰表面会沾上杂质或发黑。便可以用火高温将银饰烤热,然后投入酸液中,取出放入清水中用铜刷刷洗,即可洁白光亮,最后打造出自己喜欢的银饰了,这就是银饰diy了。
手工银制品是纯银么?
手工银制品不一定是纯银,可能含有杂质,也可能是纯银,这要看商家和制银师付如何协议的。有的商家比较正派,可能会要求是纯银。而有的商家为了利润高,也有可能会和制银师父协商参少量的其它物质,买家肉眼也不容易看出。所以手工银也不一定是纯银。
桂林侗家古寨银器怎么样?
侗家古寨的银器是很完美的,都是纯手工,纯银制的。
价格比市面上贵了很多,因为侗家古寨银器在市面上也不是随便能买到的,虽然说旅游买东西总是会多少吃点亏,但是这的银器是没水分的请放心吧。
另外在桂林往阳朔方向快到上高速路口1公里处的岔路口拐进去,就可以到达侗家古寨的村寨。
古侗寨于明洪武年间兴建,历经明、清两代,后遭火灾,几经复建,既成今日之格局。
大量清中期以前的建筑物仍依稀可见,有鼓楼4座,风雨桥3座,门楼1座,古井2口,萨岁坛2个,古墓葬群6处,古驿道1.6公里。
进入寨门,是一个山谷型侗寨,五十多栋民居鳞次栉比,一百多年的烟熏火燎使得部分木柱、板壁发出铮铮亮光。
接着沿古驿道继续往前走,就来到依山脊而建的牙上寨,从山下看上去,一栋栋吊脚楼依山排开,一层叠一层。
要登上山脊就必须沿青石板拾级而上108级台阶,这是明万历年间修建的,全部用勘筑打制成型的青石板铺成,当年西蜀丞相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,曾走过这条驿道;中国工农红道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“通道转兵”会议,红军由此西进,其中有一部分也是踏着这条古驿道上的青石板翻过芋头界走进贵州。
沿着石板路走到山脚下时,只见井棚下一口古井四面被青石板围定,井内清澈见底,旁边一块石板上乾隆50年的字迹依稀可见。
几百年来,正是这口古井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芋头村民。 侗民还保留比较原始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,他们热情好客,待人十分礼貌,当你走进侗家,不论相识与否,总是笑迎客人,喊你进屋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族手工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民族手工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psgkw.com/post/20008.html